财务自由实证#6——你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这个系列的第零篇是 财务自由实证#0——自由能实现吗?

追求财务自由,并不是希望大富大贵,而是希望能拥有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能更有底气的把生命浪费在更“美好”的事物上。

实证进展

本月进展如下:

当前进展 2.26%,相比上个月,增加 0%。较真的话,其实是有增加的,增加了不到400,聊胜于无。毛估了下,从春节到现在,回撤大概10%。

不过这才是真实的市场,不是吗?

春节之后

随着A股市场近一个多月的断崖式下跌,公募基金募集日光的现象暂时偃旗息鼓,多只基金的募集都发出了延期的公告。

由于有些基金跌的太厉害,还出现了基金经理回怼投资人的情况:

-w717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相关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也没有发生变化,变的只有我们的心态。

正好借着这波震荡的行情,来聊一聊股票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应该是多少这个话题。

你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聊这个话题之前,先弄个投票,看下大家的年化收益率的预期都是多少。

  • 没有预期收益率
  • 5%以下
  • 10%左右
  • 15%左右
  • 20%以上
  • 50%以上

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平时偶尔的聊天中,发现好多人对预期收益率这件事情没有概念,你问他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多少,他也说不上来,就觉得越高越好。

预期年化收益率其实就是投资目标。没有目标的投资,投资行为很容易变形。而且,有了合理的预期之后,我们面对暴涨暴跌,也会从容许多,因为那超出预期的,必然会回落;而那低于预期的,必然会反弹。

那么,重点来了,合理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多少?我们应该如何估计呢?

股票合理的预期收益率应该是多少?

在之前的文章《为什么要坚持长期投资?》中贴过一张图:

这张图是1802年到2008年这207年间,不同的统计周期下,年回报率的均值和标准差的对应情况。

以一年为统计周期,207年的平均收益率是6.5%,标准差是18.3%,也就是说,大约2/3的时间里,年回报率在-11.3%~25.3% 之间波动。实际上,一年的回报率最高能到66.6%,最低只有-38.6%。

统计周期拉长后,年回报率的标准差迅速减小,但是均值却没有什么变化,这说明,无论短期收益率波动如何剧烈,长期下来,收益率都会回归到某个值附近,这才是我们更有可能获得的真实收益率。

注:上图中的回报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之后收益率,加上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名义收益率是10%左右。

很多人可能会说,美股的资本市场历史较长,制度比较完善,不能直接在A股上套用这个统计规律。

确实是这样。

之前看有知有行的文章《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应该是多少?》,里面给出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导过程。

这个推导过程的依据是:GDP的增长率 < 全体上市公司的增长率 < 优质上市公司的增长率。

GDP我们都知道,国民生产总值,也可以理解成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业的生产总值。因此GDP的增速就是全部企业增长速度的均值。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GDP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但是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人口红利的减少以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新常态下的GDP的增速肯定不可能有以前那么高,但是5%~6%的增长水平还是可以预期的。

当我们投资股票或者股票基金的时候,实际上投资的是这个国家规模比较大、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一些企业。毕竟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科创板块上市,都是需要满足一定的筛选条件的。基于这个事实,全体上市公司的增长率比GDP的增长率高3到4个百分点是比较合理的,因此如果我们投资全体上市公司,8%~10%的长期年化收益率是可以预期的。

尽管全体上市公司代表着国内比较优秀的一批公司,但是这一堆公司里面,也有许多平庸的公司,如果我们能从中挑选出一批更加优质的公司,我们的预期收益率还能再提高2到3个百分点。基于这个事实,10%~12%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也是可以预期的。

除此之外,A股还有个所有人都体会深刻的特性:巨大的波动性。从人性的角度看,绝大部分人都是厌恶波动,喜欢确定性。但是投资的角度看,波动如果利用的好,是可以提升收益率的。

有知有行做过一个测算,如果在市场情绪较低的情况下买入,持有三年平均累计收益率可以达到130%,相反,如果是在高估的情况下买入,同样持有三年,平均亏损幅度高达46%。因此如果依据估值进行低买高卖,就有可能把长期收益率拉高到12%~15%的水平。

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12%~15%是一个比较合理且偏乐观的预期年化收益率。

我有一个想法

说点其它的。

看过这个系列第一篇 《财务自由实证#0——自由能实现吗?》 的读者们都知道,我对这个实证计划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15%。这是一个相对乐观但还算合理的目标。

现阶段我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是跟投知名的组合,虽然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两个缺点:

  1. 组合的生命周期无法保证。

组合的存在与否很大程度上由主理人主观决定,跟投者只能被动接受。我信任长赢计划,然而谁能保证它还有下一轮呢?

  1. 策略不透明。

虽然每个组合都有其投资策略的介绍,但是策略的细节仍然是不透明的;而且具体到每一次的操作上,我们也无法判断主理人是否完美的执行了该策略。

本着“自主可控”的原则,打算捡起去年的想法,开发一些简单但有效的投资策略,构建属于自己的投资组合,在实践中加快自己投资体系的建立。

由于深知“闭门造车”的弊端,所以借这篇文章推广一下:

如果你也对构建自己的投资策略也感兴趣,欢迎私信,一起搞事情!


gongzhongha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