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实证#18——3月记录与反思
这个系列的第零篇是 财务自由实证#0——自由能实现吗?
追求财务自由,并不是希望大富大贵,而是希望能拥有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能更有底气的把生命浪费在更“美好”的事物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1、本月进展
本月进展如下:
当前进展 3.65%,相比上个月增加了 0.21%。
自写实证以来,累计收益第一次变成负值。遥想上一次投资账户收益接近负值还是 2020 年 3 月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但是之后很快反弹,下半年一路破新高。不知道这次能不能“重蹈覆辙”?
本月操作
组合 | 操作 | 金额 |
---|---|---|
跟投组合 | 长赢跟投 | 5500 |
跟投组合 | 云长进取跟投 | 1000 |
跟投组合 | 日积月累卖出* | -10000 |
它山之石 | 定投1份+加投 | 6000 |
积水成渊 | 35份中概,15份恒生以及传媒、养老、医药等若干 | 31000 |
注:每月定投金额在三个组合上的分配比例为1:1:1,每份 2000,其中积水成渊又被分成4份,一份 500。未投出部分在进入现金账户沉淀。
2、3月份心路历程
3.17,孟岩推了一篇文章《恐惧》,结尾是:
恐惧是真实的,也是宝贵的。记住那些恐惧的时刻,让恐惧穿过自己。
翻看 3 月份的记录,写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可见当时的自己,远没有现在看上去那么淡定。
3.7,对“指数不死”产生了怀疑。
编制规则的调整,确实让中国互联网指数的安全性提升了一些,但这毕竟是非预期的外力干预,和指数本身根据编制规则优胜劣汰实现永生是不一样的。
3.8,加仓中概,重新思考行业指数和主题类指数的买入和卖出时机。
3.12 日,中概又大跌,没控制住,冲动加仓。
3.12,发现中证传媒竟然也到了80的极限跌幅,感慨机会遍地都是。
当然,有不少人说传媒是垃圾指数,我也不确定,只是觉得 80 的极限跌幅下,还是值得买点观察一下。
另外,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信息、医药都在逐渐接近低估,可以纳入观察了。
3.16,中概涨幅 +39.72%。又一次见证历史。
除了中概,恒生指数涨幅 +9.08%,恒生科技涨幅 +22.2%。如此的指数单日涨幅,我还是太年轻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跌宕起伏的 3 月份已经过去,周围的朋友们也恢复了原有的平静生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记住那些恐惧的时刻,让恐惧穿过自己。
3、收获和反思
每一次剧烈的波动都是观察市场和观察自己的绝佳时机。除了记住那些恐惧的时刻,更重要的还是反思和总结,提升自己,以期更加从容的面对下一次危机。
3.1 价值投资和低估值策略
最初买指数的时候,我十分排斥行业(主题)指数,并多次劝同事不要买行业指数。因为我认为对一个没有相关行业背景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很难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并判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行业指数的波动较大,对普通投资者定力要求很高。
现在发现,这种想法有问题,至少它不适用于采用低估策略的指数组合。
价值投资需要深入研究行业基本面和趋势,但低估策略的本质是通过估值的切换实现一个确定性比较高的低买高卖,并不需要过度关注标的质量。哪怕一个指数成长性不高,常年波动(比如上证、传媒),仍然可以通过低估策略获取不菲的收益。
因此只要指数池子够大,机会遍地都是,而且确定性更高。所以接下来我会大幅增加纳入观察的指数标的数量,更加坚定的践行“低估、分散不深研”的思路。
看了眼 3.15 号买入的传媒,涨幅 +13%,量不多,但甚是满意。
3.2 现金和加仓
虽然 3 月份较为精准的加仓了几笔,但是加仓过程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中概原计划是在 70 和 80 的极限跌幅上分别加仓一笔。理想的状态是这两笔数额一样,且加完之后,仓位能拉到 25%。但实际上 70-80 之间我就没忍住,加了一次,等真正接近 80 的时候,却没有敢下手。
前面冲动,后面胆小,对自己有点失望。希望下次能做的更好些。
另外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的现金部分和备用金耦合在一起,导致真正计算可投入资金的时候,一直在纠结具体的数字,等好不容易纠结完,发现过了 3 点了。。。
那么,问题来了,备用金到底能不能拿来投资? 如果能,万一急用钱,怎么办?如果不能,遇到历史性的机会,自己真的能无动于衷吗?
想了半天,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就采用了一个最笨的思路:把备用金提高一些,同时规定任何时刻最多只能有 50% 用于投资。
各打 50 大板,问题解决。
4、最后
给自己打个广告。
由于深知闭门造车的弊端,我建了个微信群,用于交流投资理财心得,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入群交流(公众号回复【联系方式】)。
都看到这里了, 不如顺手点个 赞/在看, 加个关注?
说明:本文仅为个人投资记录及思考,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建议!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