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实证#21——2022上半年投资记账总结

这个系列的第零篇是 财务自由实证#0——自由能实现吗?

追求财务自由,并不是希望大富大贵,而是希望能拥有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能更有底气地把生命浪费在更“美好”的事物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1、实证进展

1.1 本月操作

6 月投入 6000,其中:

  • 长赢等跟投组合:1300
  • 主动基金组合:2000
  • 指数基金组合:0
  • 现金:2700

本月没啥操作,投入额度也恢复了正常。

1.2 本月进展

IMG_4205

当前进展 5.47%,相比上个月增加了 0.52%。经过 6 月份的全面反弹,累计收益、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已经全面回正。

这红色的收益率,是如此的鲜艳和活泼!

2、上半年投资回顾

相比于实证账户收益率的全面转正,更有意义的是下面一组数据(有知有行账本的年度收益对比):

IMG_BCCAA30BBCFB-1

2022 年上半年,资金加权收益率 -3.16%,跑赢图中全部权益基准指数。

严格来说这个跑赢还有一些水分,1-5 月份计划外的加仓有很多,强行拉低了平均成本。只看组合本身的收益率(时间加权),会逊色不少,当然还是比大部分基准指数要好一些。

在之前的文章 财务自由实证#13——介绍下新开的两个组合 中,介绍了用于对比的两个组合:

  • 主动基金组合:它山之石
  • 指数基金组合:积水成渊

目前这两个组合已经运行大半年,今天来检查一下这两个组合的运行情况。

2.1 它山之石

它山之石的运行情况如下:

IMG_1B18E52420C3-1

该组合成立至今(277天),跑输沪深300 1.45 个百分点,成绩比较一般。

它山之石组合中包含了三只基金:兴全合宜、兴全趋势和富国天惠。看到这里,熟悉的朋友可能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也大之前主动基金组合中的三只基金嘛。没错,就是它们。

由于开始没想好放哪几只基金,就先抄了也大的作业。

主动基金部分,我的思路是先找出不错的基金公司,然后在筛选出来的基金公司中选择合适的基金。

上半年已经完成了 基金公司分析系列 文章,筛选出了一些还不错的基金公司。下半年的目标是基于这些基金公司再筛选出部分主动基金,加到组合中。

2.2 积水成渊

下面是积水成渊的运行数据:

左边是该组合近 6 个月的收益率走势,跑赢沪深300 4 个百分点,也跑赢了比较基准(中证800 80% + 中债 20%)3 个百分点。

虽然看起来收益率一般,但是真实情况是该组合中 12 只指数,目前仅有 2 只中概还亏损,其余均已盈利。

右边的图是天天基金新版的统计(新版只能统计近 6 个月),近 6 个月收益率 6%,跑赢 97.06% 的同期基民。由于该账户中只有这一个组合,所以右边的图约等于积水成渊同期的收益率。

如果把积水成渊组合想象成某只基金,上面这两张图生动地展示了什么叫:

基金(组合)的收益率 ≠ 你的收益率!

2.3 下一步优化的方向?

之前无脑跟投组合的时候,对很多概念都似懂非懂。有时候觉得投资就那么回事,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一无所知,始终在投资的门外徘徊。

自从建了两个组合后,很多前人说烂了的问题,我也不可避免的一一遇到。不同的投资者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属于自己的答案,只能自己寻找。

这些问题很多我也没想好,这里只是记录一下后续会尝试的优化方向。

方向一:仓位控制。

随着实证账户的数字不断增长,新投入资金对收益率的影响越来越小,已投入资金才是收益率决定性因素。另外当有一笔较大收入(比如年终奖)时,如何分配也是个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用仓位控制的手段来解决。不过仓位该怎么控制?用什么样的指标?再具体到组合内部,大盘股,中小盘,行业,又应该控制多少仓位?主动基金和指数基金又应该怎么分配?

这都是接下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方向二:全市场行情的判断

这个是研究全市场估值的时候发现的问题。无论是全市场指数,还是特定的宽基指数(300、500)的估值,都不能完全解释过去每一次的高估和低估。

比如全市场指数在 21 年基金抱团时仍然显示低估,300 在 2015 年市场顶部的时候只是接近高估,500 自 2015 年之后再也没有显示过高估。

随着 A 股结构化行情越来越明显,需要警惕通过单项指标来判断市场行情的想法。

方向三:时间和空间的计算

估值是个比较模糊的范围,如果某个指数持续低估,那么这一段时间内是每天都买入,还是隔一段时间买入?亦或是每跌幅多少买入?这也是个问题。

时间和空间对应的是投资纪律,并不决定最终的收益。但是纪律意味着克制,意味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市场环境,都有应对方案,对心态的影响很大。

想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需要具备主动给自己设限,明确操作的边界的能力。

方向四:主动基金的择时

通常的观点是主动基金不需要择时。可是就我近一年的持仓感受来说,不择时而承受全部的回撤让我十分痛苦。当前的思路是利用比较基准的估值对低估和高估进行模糊的择时。

择时能带来多少收益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以上是接下来主要的优化方向。​

有预感解决这些问题后,我的投资体系能直接进化到 V1.0 版本,一个能用的成体系的版本。

3、记账体系 V1.0

熟悉软件开发版本号命名规范的同学都知道,当版本号第一位是 1 时,意味着该软件从开发版变成了稳定版,可以用于生产环境正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了。

经过 3 年多的实践,今年上半年我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记账体系 V1.0:

记账体系

这个记账体系有两个特点:

  1. 先预算,后消费。预算指导消费。
  2. 只记录消费和投资(包含备用金)。

第一点,先预算后消费,预算指导消费。为什么要先预算,后消费?因为单纯的记录流水账没有意义。记录消费支出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能从容的掌控支出,为自由的可能性提供现实依据。

自由的边界是自律,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同理,预算就是财务自由的边界,没有预算,财务自由又从何谈起?

第二点,只记录消费和投资,不关心收入。在我看来,每一笔收入最终都会变成消费或者资产,这也是财务自由真正关心的目标:资产和支出。

而且这样做还有两个好处:

  1. 省去对账的烦恼。很多人记账都会面临余额不平衡,需要反复对账的烦恼,尤其是强迫症患者,余额误差 1 块钱可能得用数小时来检查。
  2. 给生活留一些弹性。一笔收入,不可能减掉消费预算和固定投资额度后变成 0,生活总有意外,预算也可能超支,所以总要留一部分灵活资金。这笔钱可能变成资产,也可能会被消费掉,但是在没有真正发生前,没必要记录。

具体的操作上,资产端,有知有行负责记录所有的金融资产,汇总之后的账本即表示家庭总资产;消费端,MoneyWiz 负责记录所有的消费支出。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笔消费都需要记录到对应的预算账户下,且不能有遗漏。

除了记账体系升级,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记账从我的自娱自乐变成了家庭行为

记得刚开始记账时,和大王同志还发生了一些争执。大王同志认为记账就是在限制她花钱,坚决不同意,也不参与。

没办法,我只能自己折腾。开始是事无巨细的记录每一笔支出、收入和转账,后来觉得太麻烦,改成了每月按大类汇总记录,还是觉得有问题。就这样不停的记录不停的调整,终于在今年年初梳理清楚了支出分类体系和预算记账法。

同时年初把 MoneyWiz3 升级成了订阅版。本着不管你用不用,我都给你装上的想法,我也在大王同志的手机上安装了该软件。

忽然有一天,或许那天大王同志正好兴致不错,或许是大王同志怜悯我三年的努力,又或许是 MoneyWiz 的图标比较鲜艳,大王同志突然主动问我怎么记账。在我献宝似的演示了记账方法后,大王同志尝试记录了两笔。

时隔多月,犹记得大王同志发出的那一声欢呼:原来记账这么简单!

如今大王同志已经记账数月有余,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日日记账,并乐此不疲。

记得也大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如何让另一半接受记账理财》,解决方法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用行为影响另一半。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经历正好完美的印证了也大的观点。

4、本月回顾

前段时间读完了《软技能》,刷新了我对番茄工作法的认知:

番茄工作法只有被当作估算和评估的工具使用时,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价值!

按照书中介绍的应用原则,我对每周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了列举,对总的工作量进行了目标设定。初期设置的目标比较宽松,每日 6 个 🍅。

下面是 6 月份实践的一些数据。

工作量完成率

按天统计,6 月有 15 天完成目标,完成率 50%;按总量统计,6 月完成 158 个🍅,完成率 158/180 = 87.8%。

以工作量作为评估依据,6 月份完成率为 87.8%。考虑到 6 月份是首个实践的月份,中间有诸多调整,也还算满意。

7 月份工作量目标不变,还是每日 6 个 🍅。

一些有趣的数据

除了完成率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比如:

1、工作上摸鱼明显

工作累计消耗 53 个 🍅,平均一个工作日 2.5 个 🍅。虽然我只统计了写文档、问题排查和写代码等事项,没有统计各种沟通、开会。但是每天 2.5 个 🍅,还是有点说不过去。。。

我是不是快被裁了🤔

2、书读得有点少

6 月份阅读消耗 11 个 🍅,平均三天一个。

难怪总觉得腹中空空,胸无点墨。

3、写作还是很难

6 月份写作 4 篇共消耗 35 个 🍅,平均每篇 9 个 🍅。

阅读少,果然写作难。

4、个人项目进展显著

个人项目消耗 16 个 🍅,进展显著。

我认为番茄工作法对这项任务的改善最明显。

5、信息整理很耗时

整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消耗了 26 个 🍅,仅次于工作和写作,这个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看来需要给信息整理分配更多的 🍅。

6 月份是实践番茄工作法的第一个月,通过上面的统计,摸清了一些任务需要的固定工作量,发现了一些工作量不达预期,另一些任务工作量超出预期。7 月份有必要对其中一部分任务进行调整,让 🍅 分配得更合理。

就这样。


都看到这里了, 不如顺手点个 赞/在看, 加个关注?

说明:本文仅为个人投资记录及思考,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建议!

公众号二维码